2005/10/30

河烏▁▁▁▁▁▁▁▁▁▁▁▁▁▁▁▁▁▁▁▁▁▁▁▁▁▁▁▁▁▁


河烏並不是「生長在河裡的烏鴉」。雖然牠們全身羽毛為深咖啡色,看起來黑黑的,但是其實和烏鴉並沒有一點關係。河烏在台灣野鳥的生態系中自成一科,屬於河烏科。生活在低、中海拔溪河流域,常單獨沿著彎曲的河道飛行,或兩、三隻互相追逐。一面飛一面發出「歸-歸-」的聲音,飛行時速度很快不容易觀察。


河烏除了飛行之外還具有潛水的本領,以捕捉水中的小昆蟲為生,常在河流的淺瀨區潛入水中捕蟲。上岸時停在溪邊突出的石塊上清理羽毛。這時候也是觀察河烏的最佳時機。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河烏的眼睛一眨一眨,具有白色透明的瞬膜,可以維持在水中的視力。白色趾爪也相當發達,用來在急流中潛水時可以抓緊岩石固著身體。尾羽朝著上方,不時上下抖動的行為非常有趣。潛水、瞬膜、趾爪和翹尾巴都是河烏的生態特徵,也是我們觀察的重點。


在溪流野鳥的生態系當中,鉛色水鶇、綠簑鷺和河烏分別扮演垂直領域的上、中、下層捕食者,各有屬於自己種類的覓食空間層次。鉛色水鶇捕捉河流上層的飛蟲;綠簑鷺沿著河岸尋找水面、河岸的小動物;河烏則負責捕食水面以下的生物。牠們各司其職,獵食領域不相重疊也互不侵犯。不過同種鳥類之間的競爭卻也是不可避免的。


河烏也是河川環境的指標鳥類。牠們通常生活在乾淨、未受污染的水域裡。在溪流中看到河烏活動時,我們應該感到慶幸,代表這個流域的水質還沒有受到污染。一八五八年英國鳥類學家史溫侯首次在大屯山區的溪谷裡記錄到台灣的河烏。如今,北部的三峽、烏來一帶,中、南部山區河谷還有河烏蹤跡,雖然不是稀有鳥類,但是因為受到河川環境的限制,總量分布也不算普偏。只要我們能夠確保河流不受污染,河烏也一定會在台灣山區偏遠的溪流裡和我們長相左右。

沒有留言: